记长堤四:曾几何时…遇上大新闻 紧急越堤送稿到新加坡

记长堤四:曾几何时…遇上大新闻 紧急越堤送稿到新加坡

《记长堤》:第四篇
p/s:受访者口述忆当年,非历史记录。

报导:苏莲珍
图片:部份自互联网

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,柔佛长堤竟然成了传送新闻稿的重要桥梁!

拥有41年经验的资深媒体人熊柔波,1976年入行时在《南洋商报》服务,经历过送稿到新加坡《南洋商报》的采访生涯。

1923年创刊自新加坡的《南洋商报》,在马新于1965年分家后,两岸还保留着办事处。直到1983年,新加坡《南洋商报》和《星洲日报》才合并成《联合早报》。

因此,七八十年代,柔佛新山一带有重大新闻时,但办事处设备没有新加坡和吉隆坡先进,记者只好越过柔佛长堤,把稿交到新加坡办事处铅字排版 ,再传真到吉隆坡。

多亏那时的长堤没这么塞车,记者两岸跑是常有的事,也不会整天担心塞车。

熊柔波说,一旦过了下午2时,重要新闻错过了负责送稿的报车,记者就要拿稿和照片,越堤送到新加坡位于亚力山大路的“南洋商报”。

“我们熟路的话呢,很快了的,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报馆。”

熊柔波告知,那年代的记者,新闻稿件还是手写的,一张稿纸就800个字。

他说,比较次要的新闻,如社团新闻,通常都是写了稿以后,等第二天报车送去吉隆坡。

他指出,一般上,报车上午从吉隆坡抵达新山送了报纸,便去新加坡。返程时,再到新山收集新闻稿,拿到吉隆坡。

熊柔波说,当年报馆的传真机,还是卷筒式的,照片也是扫描送,须耗费很长的时间,所以紧急新闻拿去新加坡铅字晒版后,传上吉隆坡较快。


↓↓相关新闻↓↓


Facebook Comments Box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