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:那一年偷偷拿了红包钱   这样的“乐捐”不快乐

评论:那一年偷偷拿了红包钱 这样的“乐捐”不快乐

这一次,不再是唯恐天下不乱,而是真的乱了!

一石激起千层浪,或许有的人不愿意看见华小被如此讨伐,毕竟华小一步一脚印,大半世纪走来一点都不容易。

但是“爱之深,责之切”,不好的风气,是时候趁雨季未结束,好好的洗涤。

迴响之大,不是谁的文采好,也不是谁巧舌如簧,而是多年以来,很多家长和学生的憋屈,终于有个释放的缺口。

尤其一庄庄一件件的实例,如今一页页翻回去,看得人揪心。

宽柔二小校友林晓薇揭露了12岁那年,母亲拒绝给50令吉“爱校献金”,她便偷偷翻出新年红包,结束老师的纠缠不休。

也有校友Coffee Tan回忆,因自己的个人乐捐业绩“不达标”,被老师当众羞辱、翻白眼,乐捐卡被退回,最后同样拿自己的红包钱贴给学校。

************* **** *************

看着孩子在学校里承受的压力,父母心碎了,妥协了!

家长心声:“ 曾经几次我告诉女儿说这回我们不捐了, 女儿就会求我们捐, 她很担心如果她没捐, 会被看不起。”

也有家长感概,孩子念的学校,会颁发礼物给有乐捐的同学,没捐的就没有分。孩子回到家也天真地说:“好彩我们有捐,不然丢脸死了。”

与其问,为什么这么多的问题,事情才被揭露且引起舆论。不如关心:“为什么这么多年了,当事人仍记得这段记忆?”

在回忆起这些事情时,估计就像被烫伤时掀起那一层皮。过去一年又一年,是家长和学生没有反映,还是校方选择视而不见?

曾经有多少家长,也想坚持一下下“不捐吧”,可看着孩子急哭了,家长心疼了。转头想找老师谈谈吧?又怕孩子在学校还要再受委屈。

************* **** *************

80令吉的毕业典礼,这背后水太深。

无论如何,事件发展至今,不意味华人唾弃了华小甚至华教,也不会抹杀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和贡献。

明年的今天,依旧会关心和忧心着华教的未来,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华教资助,尊重着无私献奉的校长、老师、董家协、校工、保安等。

过年了,或许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重新定义──我们要追求的是“物质上的快乐”,还是“生活里的温暖”。

但愿这个农历新年之后,再也没有学生,会背着父母偷偷拿红包钱,交给老师用作“乐捐”。

文:苏莲珍/柔佛圈

↓↓相关新闻↓↓




Facebook Comments Box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